那天晚上,我坐在熟悉的咖啡館角落,手機螢幕顯示著BTC Sugar Dating的匹配頁面。作為一個在這平台活躍兩年的Sugar Baby,我早已習慣與不同的人相遇,交換時間與陪伴,然後在比特幣轉帳的瞬間結束一段段短暫關係。這種生活讓我感到掌控一切,卻也隱隱覺得少了什麼。直到我遇見了她——一個名叫琳的女孩,她的出現像一面鏡子,映照出我從未正視的自己。
BTC Sugar Dating的介面總是那麼直觀,匹配規則清晰透明。我的個人資料寫得簡單:28歲,喜愛文學和旅行,尋求短暫但有品質的陪伴。那天,系統匹配到琳,她的資料和我驚人相似:同樣28歲,熱衷文學,喜歡獨自旅行,甚至連自我介紹的語氣都有幾分相像。我心裡泛起一絲不安,像是遇見了一個太過熟悉的陌生人。我發了第一條訊息:“嗨,你的資料讓我有點好奇,感覺我們很像。”她回覆:“哈哈,我也這麼覺得,喝杯咖啡聊聊?”
我們約在一家復古書店咖啡館,木質書架和咖啡香氣讓人放鬆。我提前到,點了杯黑咖啡,翻著一本村上春樹的小說。琳走進來時,穿著簡單的白色襯衫,笑容帶著一絲克制,像在試探什麼。我們從村上春樹聊起,她說她喜歡《挪威的森林》的孤獨感,我則說我更愛《海邊的卡夫卡》的哲思。我們聊得投機,但她的眼神總帶著一抹疏離,像是隨時準備抽身。
“你為什麼在BTC Sugar Dating?”我試探著問。她笑了笑,輕描淡寫:“我想掌控自己的時間,也想看看別人眼中的我。”她的回答像一面鏡子,我突然意識到,這不就是我選擇這平台的原因嗎?我們都用比特幣的透明交易,換取一種可控的親密關係,但背後卻藏著對真實自我的渴望。
第二次見面,我們在河邊散步,夜風吹過,河面映著城市的燈光。她突然說起她的童年:一個破碎的家庭,總是渴望被愛卻又害怕受傷。我愣住了,因為這幾乎是我的故事。我告訴她,我也曾因為家庭的冷漠而學會保護自己,於是用這平台來設定情感的界線。她看著我,眼神柔軟了些:“我們好像在用不同的方式,逃避同樣的東西。”那一刻,比特幣的轉帳提示響起,我卻覺得這筆交易不再只是金錢,而是某種心靈的碰撞。
第三次見面,她帶來一本她寫的詩集,遞給我時說:“這是我的一部分,你看看。”我翻開,詩句裡滿是孤獨與掙扎,像在訴說我的內心。我開始懷疑,她是否真的只是另一個Sugar Baby,還是某種命運的投影?我們開始分享更多,關於客戶的故事、對未來的迷茫,甚至對這平台的複雜感受。她說:“BTC Sugar Dating讓我覺得安全,但有時候也讓我懷疑,我是不是在用交易掩蓋真實的自己?”
第四次見面,我開始感到不安。每次比特幣轉帳後,她總會說:“這是我們的契約,別想太多。”但我卻越來越想知道,她是否也像我一樣,渴望更深的連結。我們在一家小酒館,微醺時她突然問:“如果有一天,你遇見了真正的自己,你會不會害怕?”我愣住,無法回答。她的問題像把刀,刺進我精心構築的防線。
最後一次見面,她說她要離開這平台,去追尋“某種更真實的生活”。我問她那是什麼,她笑而不答,只留下一句:“也許你是我的未來,也許我是你的過去。”她發來最後一筆比特幣轉帳,然後消失在我的聯繫人列表。我看著手機螢幕,腦海裡全是她的影子。我開始懷疑,她是否真的存在,還是只是我內心的一個投影,提醒我去面對那個被我刻意忽略的自己。
心理學家說,人們總在他人身上尋找自己的影子。BTC Sugar Dating的透明性讓我以為我能掌控一切,但琳的出現讓我明白,我一直在逃避的,是那個渴望被理解的自己。她的故事、她的詩句、她的問題,都像是在對我說:你可以用比特幣買到時間,卻買不到內心的答案。這段關係雖然短暫,卻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邊界與渴望。或許,真正的自由,不是在契約中找到安全感,而是在直面自己的脆弱後,依然選擇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