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今年 32 歲,在科技業工作。人生過得還算不錯,但感情方面,卻一直沒有太多進展。
我不算內向,也不覺得自己長得差,工作穩定,有自己的小房子,閒暇時會拍照、登山、收藏一些小眾日本威士忌。但這幾年下來,我始終遇不到真正有「連結感」的人。
Tinder、Hinge、Bumble 都用過了。結果幾乎都一樣:聊幾句就已讀不回,或是那種像在面試一樣的對話,毫無情緒。說穿了,大家都在玩遊戲,但我不想玩。
也許跟我的個性有關——我是 INTJ。
我不怕社交,但我確實不擅長那種「無意義寒暄」。我比較喜歡有架構、有深度的對話,而不是純粹為了填空而講話。滑來滑去的配對機制,對我來說更像是一場資訊雜訊戰,而不是認識彼此的過程。
後來我乾脆停用了所有交友 App,告訴自己先把重心放回生活,有緣再說。
直到幾個月前,有位工程師同事低聲跟我說,他最近試了一個比較「安靜」的平台,介面簡單、沒有廣告,也沒有一堆濾鏡自拍。他說裡面的人「不是在炫耀自己,而是在試著讓人理解自己」。
這句話讓我印象很深。
我決定試試看。那個平台註冊流程很不一樣,問了很多關於價值觀、關係觀的問題,還會詢問 MBTI 類型匹配,整個過程更像是在寫個人日誌,而不是建一個展示櫥窗。
結果真的有些不一樣的東西出現了。
我遇到一個女生,我們還沒交換照片就開始聊——聊配樂、聊疫情後的孤單感,聊我們都不喜歡那種浮誇的早午餐約會。很真實、很有溫度,像是久違的深夜談心。
兩週後我們在一家書店咖啡館見面。沒有劇情,沒有撩妹橋段。只是兩個有點笨拙、有點真心的大人,喝茶、講話。
我不知道這段會不會走得長久,但我知道,那一晚,我被一個人真正地看見了。
不是被掃描、不是被比較、不是被歸類,是——被看見。
這樣的感覺,是過去幾年從來沒有的。我想,也許這才是屬於 INTJ 的戀愛方式吧。
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滑來滑去。也不是每個人都想要立刻進展。
對某些人來說,安靜的角落、慢一點的頻率,才是打開心門的方式。
我不會說出平台名字,如果你真有共鳴,也許你會自己找到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