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叫曉晴,三十歲,台北人,過去的我像個討好型人格的教科書案例:總是為了別人放棄自己,害怕說「不」,生怕別人不喜歡我。直到我踏進BTC Sugar Dating的世界,這裡教會我如何找回自己的邊界,也讓我終於跟那個總是委曲求全的自己說再見。
記得第一次聽到BTC Sugar Dating,我心裡滿是懷疑。朋友說這是個「用錢買陪伴」的平台,我嗤之以鼻,心想:這不就是把感情變成交易?但生活壓力像座大山,房租、信用卡帳單、職場競爭,讓我喘不過氣。於是,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註冊了。沒想到,這一試,徹底改變了我對關係、對自己的看法。
第一次匹配到的男人叫David,四十出頭,科技公司高管,講話溫和但直率。我們在信義區一家高級餐廳見面,他開門見山:「我想要的是輕鬆的陪伴,你想要什麼?」我愣了一下,脫口而出:「我想有人聽我說話。」他點頭,笑了笑,然後透過BTC Sugar Dating的平台轉了一筆比特幣給我。那一刻,我感覺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平等——他沒要求我做什麼,只是尊重我的需求。
但這段關係的真正挑戰不在於金錢,而在於我自己的心。過去的我,總是習慣討好別人,害怕拒絕會讓對方失望。第一次跟David約會時,他問我週末想去哪,我條件反射地說:「都可以,你決定吧。」他卻搖頭:「曉晴,說你想去的,不然這沒意義。」那一刻,我突然意識到,我連自己的喜好都不敢表達,怎麼談得上平等?
慢慢地,我開始在BTC Sugar Dating上學會說「不」。有個匹配對象提議去夜店,我不喜歡那種地方,就直接拒絕了。他沒生氣,反而說:「我欣賞你的坦白。」這在過去的我看來簡直不可思議——說「不」居然不會讓人討厭?這平台的透明性,像比特幣的區塊鏈一樣,讓我感到安全。每筆交易都清清楚楚,沒有人能強迫我做不願意的事,這讓我第一次感受到「選擇」的自由。
心理學上有個詞叫「討好型人格」,說的是像我這樣的人,總把別人的需求放在自己前面,甚至犧牲自我來換取認同。但在BTC Sugar Dating上,我開始學會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。有次跟David吃飯,他問我為什麼選擇做Sugar Baby。我鼓起勇氣說:「因為我想掌控自己的生活,而不是被別人定義。」他看著我,眼神裡有種欣賞,說:「這就是我喜歡跟你相處的原因,你有自己的底線。」
這平台不只是讓我賺到錢,更讓我重新定義了自己。我開始明白,真正的自愛不是無條件付出,而是學會為自己設限。每次在平台上跟人互動,我都在練習如何表達需求、如何拒絕不想要的東西。比特幣的支付方式,讓這一切變得更簡單——每筆交易都是一個提醒:我的時間和情感是有價值的。
當然,轉變不是一夜之間完成的。有次我差點又陷入老習慣,答應了一個不喜歡的邀約,只因為對方看起來「很真誠」。結果那天我心情糟透了,回家後對著鏡子問自己:為什麼又要委屈自己?於是我果斷取消了下一次見面,並在平台上設定更嚴格的篩選條件。那一刻,我感覺自己像脫胎換骨。
朋友們聽了我的故事,還是會皺眉:「這不就是用青春換錢?」我笑著搖頭:「不,這是用規則換自由。」在BTC Sugar Dating上,我學會了不再為了別人的認可而活,而是為了自己。我不再是那個害怕被拒絕、總是討好的曉晴,我是一個知道自己想要什麼、也敢說「不」的女人。
這場告別討好型人格的儀式,讓我找回了真正的自己。BTC Sugar Dating不只是個平台,它是我的戰場,也是我的解放之地。我終於明白,自愛不是等待別人給你肯定,而是敢於為自己畫一條線,然後勇敢地站在線的那一邊。